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4 新武器的需求 (第4/9页)
一步缩短弹长,这种新弹药的动能将大大的打折扣,很难保证在六百米以上的精度和威力……” “哦,”李晓峰点点头,问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费德洛夫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某仙人,如果不是某人在之前表现出了在轻武器方面的专长,提出这种外行问题将被他直接赶出去。 所以费德洛夫只能一五一十的说道:“这样的子弹很难被军队接受的,大部分国家都要求步枪射程必须达到1200米,您的要求似乎有些离经背道……” 原来是这个原因,李晓峰忍不住在心里吐了个槽,那种不合时宜的要求有什么意义?所以他立刻反问道:“保证一千米左右的有效射程真的有意义吗?哪个普通士兵用一只普通的步枪能保证能准确击中一千米左右的目标?恐怕对俄国的广大士兵来说,击中四百米开外的目标都要碰运气,所以,这样的要求有什么意义?” 费德洛夫愣住了,作为自动步枪的提倡着,此时,他并没有太多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否则他也不会选用一种威力稍小的全威力步枪弹作为m1916的制式弹药了。虽然他在减小步枪口径、缩短步枪作战距离和提高步枪火力方面算是个“先知先觉”者,但这种先知先觉更像是实验性质的,他看到了大方向,但是并不能准确的把握住他。 所以当李晓峰提出那个尖锐的问题之后,他愣住了,作为一个设计师,尤其是这个年代的设计师,他们很少从士兵的角度考虑去设计武器,对他们来说,兵工局的头头脑脑们提出武器的指标,然后他们用尽一切办法朝这个指标靠拢也就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