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29 建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9 建团 (第4/8页)

恰是打开局面的好点子。列宁很清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不管是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还是他自己,前一段的重点都放在了党员和成年人身上,更多的是专注于工人和士兵,对青年人的关注力度并不大。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失误,也不是列宁他们瞧不起青少年,而是有现实原因的。二月革命的成功最大的依仗就是彼得格勒的几十万士兵,没有他们的倒戈相向,沙皇政权没那么容易倒台。

    可以说在二月革命中士兵和工人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所以不管是谁想要在俄国政坛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自然而然不管是宣传鼓动还是拉拢收买,重点都必须放在他们身上。

    而青年学生呢?很不幸,虽然他在革命中也表现得同样的积极,但毕竟数量和力量都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他们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各大党派不重视也就很自然了。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在列宁看来,经过二月革命胜利的发酵,革命必然要走上一条更加深入的道路,虽然工人和士兵依然将承担革命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基于他们本身低劣的文化素质,不足以自我觉醒走上新的革命道路,这其中就必须要有一支力量起到宣传员的作用。

    这个宣传员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求有相当的文化和理论素质,这也就决定了普通工人和普通士兵无法承担这项使命。列宁原本的计划中,布尔什维克党将承担这项光荣的使命,但现在看来,他对党内反动势力的力量估计不足,一时半会儿党还进入不了角色。

    这时候李晓峰另辟蹊径,让进步的学生和青年走上前台,去暂时充当宣传员的角色,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学生们有文化,又乐于接受新理论和新事物,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有青年学生的义务助拳再加上他在党内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