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53 无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3 无题 (第3/8页)

  的确,李晓峰刚才不说出诱敌之策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对于这一屋子的老油条来说,根本就不需要他提醒。但是他却很慎重的提了这一点,这就有点儿政治家慎重处事的意思了。

    说简单点,对于政治家来说,一项策略、一个决定哪怕潜在的问题再小,也得说在前面。说了,出事之后,是集体决策的失误。不说,那就是你个人要负主要责任,就该打你的屁股。

    性质能一样吗?

    列宁不欣赏那种做事大开大合的作风,他更欣赏细致入微的处事方式。比如斯维尔德洛夫和斯 大林两个接班人,从内心来说,他更欣赏小斯,因为小斯做事谨慎小心,几乎可以说滴水不漏。而斯 大林就有一点粗枝大叶,总是不够细致。

    同样是做相同的事儿,斯 大林留下的潜在麻烦比小斯要多得多,对于政 治局这个层次的领导人来说,每一项决策所潜在的问题都是定时炸弹,留下的定时炸弹越多,将来处理起来就越麻烦。

    之前,列宁之所以不愿意让某仙人早早的进入中 央委员会,进入中 央领导层,主要也是担心这小子太年轻,做事又相当的粗矿。这种粗枝大叶的办事风格如果不加矫正,到了中 央委员会这个层次,恐怕是要捅大篓子的。

    出于爱护某人,也是磨砺某人的目的,列宁这才忍痛的压那厮,这恐怕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吧!

    而现在,至少是在这个问题上,某人所表现出的慎重,让列宁十分满意,他认为某人确实是有长进,换做以前大大咧咧的某人,这时候恐怕是乐得忘形,哪里会想什么漏洞的问题。

    实际上李晓峰的成长比列宁想象得还要快一些,他很快就把不好意丢在了脑后,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