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77 技术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7 技术问题 (第2/5页)

广播电台,而是去老实的办报纸。可谁能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报纸才开张就被封门了,实在没有办法,他也只有搞电台这条路子了。

    当然,那些制约他的难点还是需要面对,好在升级之后的某仙人脑子灵活了不少,没有吊死在收音机这棵树上,而是另辟蹊径。

    怎么另辟蹊径呢?

    很简单,某人想起小时候,隔壁邻居买电视机的事儿,那还是八十年代,别说彩色电视机,就是黑白电视机都是稀罕物。一家买了电视机,往往被周围十几家围观。当然这里的围观不是惨无人道的那一种,而是羡慕嫉妒恨。至少李晓峰就记得每天天刚刚擦黑,十家八口的挤在邻居家看电视的热闹场景。

    而收音机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解决,反正它又不像电视机,围观人群必须面对屏幕,广播只要能听见声音,哪怕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都无所谓。

    李晓峰想到了民国时期的茶馆,那时候喝茶听话匣子可是一种享受。他也可以完全照这个模式来,虽然毛熊没有喝茶习惯,但大可以开咖啡厅或者酒馆么。

    想通了这一点,李晓峰是一通百通,不就是以点带面吗?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这厮又想起学生时代的广播站和农村的大喇叭,虽然那个是有线的,但是也可以借鉴嘛!

    比如就可以将大喇叭和收音机结合起来,在人群密集的地点架起大喇叭,然后将话筒对准收音机,十分简单的就可以扩大辐射面,以如今彼得格勒的形势看,只要在几个革命中心点架起这种简单的广播站,就可以基本满足需求。

    不得不说这个土办法是十分不错的,用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式就解决收音机的问题,李晓峰的创意是深深打动了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