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5 选举(下) (第6/8页)
乱时期,没有什么文化越多越反动的荒谬理论,更不提倡做白卷英雄。不管是列宁还是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都提倡提高党员的修养和素质,很鄙视那些文化程度低、工作简单粗暴的党员。 比如斯 大林就没少挨批评,列宁不止一次的要他注意自己的脾气,让他加强修养,不要无视党内纪律。甚至在列宁去世之前,依然在担忧斯 大林的脾气问题,有过将他撤换的念头。可惜的是,当时的列宁经过三次中风,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而且当时的斯 大林羽翼已丰,根本就没把他老人家的遗嘱当一回事儿。 但现在不一样,列宁正是春秋鼎盛之时,而斯 大林还是板凳队员,哪怕是斯 大林脾气再差、野心再大,也不敢拿列宁不当领导,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所以李晓峰指名道姓的说叶茹夫文化太差,没资格党宣传部的副部长,那么斯 大林还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李晓峰说的完全是事实,而且还非常的有道理,你一个文盲搞毛的宣传?而且斯 大林真心害怕某人身后的列宁,毕竟某人才是列宁真正的心腹,告御状打小报告他都不是对手。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斯 大林也有些后悔,不管是组织部的副部长也好,还是宣传部的副部长也罢,都不过是一个名头,有正部长在上面立着,一个副部长能翻出什么浪花,又能有多大的权力? 再说,就算这个副部长有那么一点儿权力,问题是团组织刚刚建立,拢共才一千多团员,就是正部长又能顶什么用?斯 大林真心后悔了,冲动是魔鬼啊!仔细一想,自己竟然为了这点儿势力跟某人斗得不亦乐乎,传出去都让人笑掉大牙! 而且,对于某个扶不起的阿斗,斯 大林也觉得死心,你丫的叶茹夫,老子跟你非亲非故的,如此不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