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第4/8页)
年还亲自致函苏联人 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弗拉基米尔.邦契-布鲁耶维奇,要求发展火箭武器。 当时,季霍米罗夫的请求获得了托洛茨基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兵败华沙的教训,红军军方也开始反思。哪怕在经济拮据的1921年,也给季霍米罗夫配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以及一座有17台车床的加工车间。 李晓峰觉得,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那个小小的加工车间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他愿意,立刻就可以给季霍米罗夫在北方工业公司准备好这一切。 而且李晓峰很自然的认为,季霍米罗夫教授为他服务,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少走弯路,比如少受政治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历史上可是极大的阻碍了喀秋莎的诞生。 比如说少走弯路,以图哈切夫斯基的为首的技术型红军高层虽然相当的重视火箭炮,但是在这些天才的技术军官脑子里,火箭炮却并不是一种陆军武器! 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觉得很毁三观?嘿嘿,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脑子里,火箭炮的绝配是飞机,他主张发展“空基炮兵”。 不可否认,这种想法在那个年头可是很时髦的,在图帅看来,飞机这种拥有高度机动性的武器和火箭炮“结婚”,意味着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火力的战场杀手诞生了。 问题是,这种搞法苏联空军是绝对不会买账的,因为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空军将完成变成陆军的附庸。图哈切夫斯基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陆军是老大哥,具有主导地位,至于空军,那就是飞行的炮兵,除此之外,也就只需要为陆军兄弟赶赶“蚊子”而已。 所以,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规划中,喀秋莎原本是一种空基火箭炮,其生产和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