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27 焦点卢汉斯克(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7 焦点卢汉斯克(下) (第4/8页)

是持久战的问题。托洛茨基之所以主张在哈尔科夫方向迎敌,那是他判断敌人会迫不及待的速胜,会直挺挺的向莫斯科进军。所以,他认为集中优势兵力,跟叛军在哈尔科夫迎头相撞,打一个歼灭战,一举将敌人统统消灭。

    这样一来,一战可定胜负,不需要纠缠不需要拉锯,对国家的伤害最小,依然最容易解决问题。

    而列宁的判断则不一样,从一开始他就不认为俄国的内战是一两场战役能够解决问题的,几百年的封建制度以及旧势力哪里是可以一战而胜的?

    速战速胜的想法恐怕本身就是危险的,不能把敌人想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指望一次就能击垮敌人,那不现实。很有必要将敌人想得复杂一些,不要指望他们按照我们的设想行动,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而如果要打一场持久战,那么察里津就不能完全不管,不能只盯着哈尔科夫和莫斯科,否则,一旦敌人转向,将措手不及!

    不过对此,托洛茨基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现在的工农红军,兵力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关注一个焦点——那就是哈尔科夫。如果三心二意,分兵把守,那么只会削弱我们,就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所以我们只能关注哈尔科夫,退一步说,就算敌人不打哈尔科夫,我们的红军完全可以从哈尔科夫向纵深发展,紧追在敌人屁股后面,再次夺回察里津!而如果我们在察里津分心了,一旦敌人真的直取哈尔科夫,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那时候莫斯科就危险了!”

    李晓峰静静的聆听着列宁和托洛茨基的争论,他个人认为两位导师大人说的都有道理,哈尔科夫和察里津都很重要,哪个都不容有失。只可惜,红军刚刚组建,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他总觉得似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