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5节 (第1/7页)
此时,莽应里已经感觉到了大势已去,派出使者向刘綎投降,称愿意归顺,永不再犯,希望刘綎退兵。 这事儿刘綎可做不了主,须得请示黔国公,实际却是找皇上决断。 朱翊钧也想速战速决,他让刘綎转达,让莽应里即可交出军政大权,不仅饶他不死,还会请求朝廷,给他封号,但也只是个虚职,不要妄想还能当他的国王。 莽应里本也是走投无路,归顺只是缓兵之计,没想到明廷不讲武德,这是下定决心要吞并整个缅甸。 朱翊钧听完很委屈,这怎么能叫吞并,缅甸从前朝开始,就由朝廷辖治,这些年来,东吁王朝鼓动土司造反,四处挑起战事,甚至在云南烧杀抢掠,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这说明东吁王朝不得人心,大明天子承天道以驭万方,看到这一方百姓受苦,岂能坐视不理? 撤销以前的缅甸宣慰司,成立全新的缅甸布政使司也是民心所向。 莽应里虽然只做了一年的国王,却当了几 十年的王储,哪里肯轻易舍弃至高无双的权利,要带领他余下的士兵,输死抵抗。 可是他不从,缅军也受不了了,其中就有他的部下暗中向刘綎投降,愿意里应外合,帮助大明生擒莽应里。 然而,还没等此计划实施,有人先动手了。莽应里的堂弟对王座早就垂涎三尺,趁着莽应里内外交困之际,发动兵变。 刘綎趁此机会,率军攻破了东吁都城勃固,生擒莽应里及其堂弟,还有先前那些不肯屈服的土司。 朱翊钧给过他机会,莽应里自己没抓住,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