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_第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第2/3页)

名开始,改变吧!

    第004章 第四章

    崔氏并非商户,从祖先落藉到滙渠时起,就带了田亩地契,后经年累月,也培养了些读书人,奈何那世道留给寒门子的机会实在寥落,高官是出不了的,最有出息的一代也只在知府位上致仕归乡,留给后辈们的祖荫便是耕读传家这种吊着阶层尾部的牌面。

    比书香世族差一层,又比农耕之家高一阶,蜗居在一个小县城内,倒也能排上个世族贵家的位,再有盘桓百年的根基抵着,只要崔氏不与谋逆判国罪挂钩,凭这地头蛇的头衔,历任来就衙的县老爷们,多少都要给些情面,以顺利接掌县事县情。

    作为第四等中贫区,除了农业发展,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亮眼的政绩申报,商业边缘区,海寇盗匪都不涉足的小角落,能来这里就任的官老爷,基本背后不会有靠山,甚至好些县令都是朝中贬谪下来的,如此诸人,又怎能与一县地头蛇作对?干脆安安心心的窝在这里过日子,与最大的地主老财崔氏打好关系网,快快活活的任满周期等调离。

    崔氏家主呢?当然也不会薄待这些识趣的县老爷,任期内的孝敬,以及任满离开后的仪程,都会给足了数,续一份香火情,大家来日好相见。

    如此经年,人脉有,财富有,聚一族于这偏僻角落,倒也安安生生的传了数代。

    不是没有想过要借势力将触角往外伸,可倾族之力供养的官人,也只配给真正的豪门贵族当门客,落不好还得有株连之罪,如此二三代的教训之后,崔氏先祖也死了心,就守着滙渠这个弹丸角落,做个鸡头享清静太平,倒也不失为一个安宅保家族延续的鸵鸟之策。

    抠门的治家之策,也就是那个时候传递给历任族长的。

    不露富,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