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8 (第1/4页)
, 交结豪族乡宦,新知府初来乍到,便命人将历年积攒的卷宗重开,连升四个月公堂, 将金陵下辖八个县积存数十年大大小小近千起案子全部审清。 期间八县乡民一传十,十传百, 使得许多有冤要诉的人纷纷从乡镇各处赶来陈情上告。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谁也不知道新太爷这把火能烧多久,故而每日里挤在府衙外的乡民为了争先告状拉扯撕打, 还是府衙内贴出告示来, 争吵搏斗之人要被记下姓名籍贯,除非府衙结清前案,否则拒收状纸。 众人不敢再争,又不肯消停,便有那告过状的,外地来的,消息灵的, 在府衙之外, 人群之中说起青天太爷的好处来。 一时有人说太爷“像个谪仙下世”,一时又有人说太爷“原是文曲星君投生,前身是包公”, 不多时还有人高声嚷道:“这位李太爷我晓得,几年前京里头名的状元,入过翰林院,后头转了刑部,这会子外调出来,是咱们金陵的福气!” 这话说得未免有拍马屁之嫌,但府衙外大多是等着上告的百姓,多夸几句心里才踏实,倒也不嫌马屁臭,那人一呼百应,心里得意,更是说得吐沫横飞。 府衙外热热闹闹,府衙内倒是十分安静,李澈把案卷翻过一遍,说道:“案犯薛蟠原是误杀人命,按律误杀以故杀判处,应判斩首,既然已逃,罪加一等,加为枭示,案卷一式三份,送呈刑部判定,劳陈捕头点几个捕快上京,将薛蟠捉拿到案,如有抵抗,按律法办。” 李澈写下一纸公文,盖上金陵知府的官印,交给堂前站着的捕头陈方。 陈方连忙接过公文,细细收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