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闲聊一章 (第5/8页)
是合理的。 后者是很高明的小说写法,不必要和没变化的地方就不写。比如书里明确写了武松和鲁智深对诏安的看法,却从没出现过林冲的表现,可见林冲就是坚定的诏安派,此处只需要写反对诏安的角色,没必要写林冲。 前者也有道理,前文便有铺垫,林冲是能忍能让的,堪称谦谦有礼,但风雪山神庙杀了发小后彻底崩溃,开始乱打人,毫不讲道理,抢了别人的酒后还说:“你们都走了,老爷快活吃酒!”前后形象反差之大堪称断崖,但并不突兀,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所以如果他性情大变,骂王伦的语言脏得要死,只能略过,耍个写作技巧,我觉得也很正常。书里也多次提到林冲在阵前高声叫骂,交战双军中就数他骂得最响亮。 梁山好汉们就像一头野兽,或者说人类本身就是兽,但当我们懂得道德和法律,懂得约束自己时,就脱离了低级趣味,有了文明的人性。可即便如此,也永远无法摆脱食和色,顶多只能从毫无克制的食色变为有秩序的食色,可见有些东西刻入了生物的DNA中。一辈子不吃饭,一辈子不接触性与色,这都是违背人性的,要么通向死亡,要么通向崩溃,要么通向畸形。 武松的原型取自元杂剧,就像孙悟空也不是吴承恩原创一样,早在元杂剧就出现了,他们是取材后加工的。武松在元杂剧中就是个五戒都犯的形象,他的自我介绍:“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那是否意味着施耐庵把好汉们身上的【色】去掉了呢?并没有,武松在水浒原着中也很会调戏女人,并没有变化太大,他也认可玉兰的美色,原文写他的心理活动:“还把花枝似的女儿(指玉兰)许给我”,可见他是吃这一套的。不接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