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4 (第4/4页)
?” “自然铭记在心,前朝便是因丞相把政,祸乱朝纲与天下,才有纪家先祖挺身挽狂澜,更有了如今的六相制……”纪潇道,“只是儿臣认为群相制还可以再事半功倍些。” 成康帝示意她继续说。 纪潇:“一来要命三省将诸事分类呈上,不以轻重缓急分,而以类别分,如兵马算一类,各州递上来的算一类,各县又算一类,这每一类下还要再戏份,如兵马之中究竟是粮草之事,还是战事捷报,县令折子究竟是有问题上报,还是显摆自己的功绩……” “要做到这一点,便要让人翻查后再细分,这难免又多了几道流程,所以未免麻烦,可以让众臣除了上折子外,再附一细条纸,条上写这折子所议议事,如此既便于分类,也便于一眼知其内容。折子要先在中书过一遍,二相可顺便在最关键处做下标记……这主要是防那些惯于滥用词藻典故通篇废话之人。” 当朝科举重诗赋文才,所以大臣们为了跟风,难免也想表现一下自己才学渊博,折子里便有冗长的废话。其实能将文才与实策结合在一起的不是没有,句句精辟直指要害不说,还文采卓绝,但在数千官员中实在太少了。 “二来,您一向勤政,每每与中书门下一同议事,中书问过您的意见才拟诏书,我倒是觉得不如让他们先议一道,直接将拟好的诏书给您过目,您觉得行便递给尚书省,您觉得不行再送回去重议,当然,中书拿不准的事,与您先议过也无妨。只是这事执行起来能否省时省力,便要看几位相公各自的本事与性格,因此提议虽出,能否有效果则事在人为。” “其三,这两年朝堂上花费的时间总是越来越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