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第1/3页)
不日,汪精卫、宋子文等人联名贺道:“我兄建此伟功,承总理未竟之志,成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东征功成,省中大计诸待商榷,凯旋有日,尚祈示知,是所祷企”。 国府要员站成一列,卑躬屈膝,向蒋中正致行礼。我小姑姑也在其中。 不日,我去游玩的时候,就看到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贴出了一副对联。 上联“精卫填海”,下联“介/石补天”。声名壮如此。 民国十五年七月,国共握手言和,国民革命军正式从广东起兵,一路直捣南京、上海。势如破竹,举国高唱国民革命歌。 报纸频频传捷报。青年们的欢歌,简直似海洋,日日街头不分党派的和悦交谈。 但是总有人不高兴。 国民/党除了一部分基层党员之外,基本盘是仕绅、大商人。还有买办。他们搞北伐,是为了能一统中国,自家“安安稳稳地种田”、“和和气气做生意”。可是这场大革命,不仅仅是只有他们受益了。 大仕绅、大商人毕竟只是少数。 大革命的真正中坚力量是底层工农。就我认识的不少同学,出身仕绅家庭。他们自己,是绝不上战场的,说“太不人道主义”。反而要求自己家里的长工佃户去。 佃户若有功劳,就是他们家对革命有功。 当然,对这些佃户长工的报偿,就是少收一点地租。少逼死他们家几个人。 一次,我一个同学家里出了大事,几个参军的贫农半夜潜回来,组织起来,用枪打死了他老爹。因为他家之前在几个贫农被迫参军之后,糟蹋了一个贫农家里当丫头的女儿。 这样的事从东征以来就并不少,陆陆续续登载在了报纸上偏僻的角落。 革命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