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项改革 (第3/5页)
张罗辉邓有福他们以前在国军的时候,有过修筑工事的经验,这项任务便自然落在这二位的身上。 修筑永久性工事需要水泥和钢筋,这两项物资是二郎山所缺乏的,不过张罗辉灵活运用了二郎山的资源,那就是树木、石料和粘土。 弟兄们按照张罗辉的设计先修了几个明堡,一试验,却发现根本经不住炮火的摧毁,后来又修了几个暗堡,暗堡的上盖用了两层至少一人抱粗的树干活上粘土封盖住,竟然能承受了十枚手榴弹做成的集束炸弹的考验。 于是在张罗辉的建议下,叶途飞调整了工事修筑的计划,放弃了修筑明堡的想法,击中人力物力,专门修筑暗堡和暗道。 这项计划非常庞大,张罗辉带着一半的弟兄,在训练之余抓紧施工,一周下来,也不过只完成了计划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第三项调整则是队伍的编制。 关于队伍编制的问题,叶途飞早有成熟的想法,他以连为单位将七百多弟兄分成了六个战斗单位和一个后勤保障单位。 六个战斗单位分别是三个步兵连,每连编制一百二十人,三名连长分别为冯忠梁,邓有福和齐云海。 对三连长的人选,叶途飞一开始并未做如此打算,最初的打算是让李忠云来,但又觉得李忠云更适合的是特种作战。正犯难时,闫希文提出了齐云海,理由是此人在训练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带兵潜力。叶途飞对齐云海的印象也不差,有了闫希文的举荐,便确定了下来。 另外三个战斗单位分别是一个炮连,一个特种作战大队,还有一个骑兵连。 叶途飞手上只有两门迫击炮,但是他却为炮连做了一百五十人的编制,按叶途飞的理念,现在没有炮不等于今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