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36节 (第8/12页)

官员理解,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关系。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所说的典型的资本家,当然也没有典型的工人群体。他们的出现,是随着工业化开始,对资本家来说,开工厂可以赚更多的钱。对于工人来说,到工厂里做活,比种地强得多。宋朝并不限制人口流动,只要赚钱,自然有人不做农民做工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开放自由的时代。朝廷和官员沿续五代以来的作风,一点一点放开人身限制,出台法律法规向雇佣化发展。民间百姓习惯了管治较少的生活,慢慢建立起对官府的信心,发生矛盾喜欢打官司。资本和工人,都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投入到工厂中。

    文彦博道:“叶县钱粮不缺,除了朝廷税赋,自然可以收钱粮,以养官员公吏。中丞所说,除了在叶县增派官员,还要多雇公吏,事事都管?”

    杜中宵道:“当然不能够事事都管,但重要的事情,朝廷要管起来。在下以为,似叶县这种钱粮不缺的地方,官吏应该成体系。朝廷派流官掌地方之权,依官员之命,吏员治理地方。本地百姓依户籍,为差役随吏员办事。官、吏、差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整体。”

    除了军队,官、吏、差是治理地方的人,不过以前没有细分,只是大致分开。在座的官员大多在地方为官多年,对杜中宵说的并不难理解。大多数的县,由于财力所限,无力对吏员发放俸禄,便由本地大户轮流入县衙为吏。州里的公吏,则一部分雇佣,一部分从县里轮流抽来。吏和差,实际区分不明显。

    杜中宵道:“朝廷不受困于钱粮,对于官吏体系,有条件区分清楚。官员为朝廷所派,最重要的特点是流官,在本地没有产业,掌握实际权力。吏员则是本地人,为官府所雇佣,没有任期。差役是民间徭役,百姓轮流当差。如此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