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61节 (第2/11页)

朝廷增加税赋,最合理的就是从商税上来。

    在宋朝方田均税,绝不是平均地主和农民税赋负担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涉及到地区之间的平衡,地力贫瘠肥沃之间的平衡,牵扯到户等的升降。地区之间,特别是在南方的许多州县,宋是统一了各地方政权建立的。地方政权比如南唐和闽越的税率便就不同,造成州与州之间,同州的县与县之间,税率就天差地远。重税的地方,如宣州地区可以是邻近县的数倍之多。积弊已经年深日久,除非是政权稳定,国家的财政压力不大的时候,才能先方田,再想办法均税。这个问题牵涉是如此之广,以致少有官员涉及。

    杜中宵现在可没有那个野心,去承担这么大的政治任务。而且对知县来说,方田均税没有政治上的任何好处。不管方出多少田来,交的税还是那么多,县里的百姓有人占便宜有人知亏,出力不讨好。

    以前的旧账可以不碰,杜中宵却不允许新建的营田务还是这种乱象。营田务垦田的时候,必须顺着沟渠和道路,把田地弄得方方正正。有边角的地方,一律列为荒地,或者放牧,或者种植桑枣。

    听了杜中宵所讲,罗景才放下心来。他不过一个小人物,到县里做个公吏,赚几贯钱,一下给自己方田均税这种重任,可不吓死个人。问明白了,又道:“即使田亩清楚,小的又如何估计产多少粮?”

    杜中宵道:“这就有些学问了。一亩二百四十步,你在地里选长得不好不坏的地段,长一步宽一步见方,取其稻穗,测其实有多少,乘以二百四十就是。其要诀,就在取的地方一定要不好不坏,方能估算得准确。你第一次做,差一些不要紧,这种事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