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7节 (第8/13页)
想,摇头微笑。“以前朝廷禁军,多是沿边三路招刺,或者是京城的游惰之民入军,甚或是刺配厢军中拣汰出来。若是一场大败,损失军队过多,短时间就会军力空虚。现在不同于以往,兵员是招募征役而来。现在还是自愿,诱之以利,地方上配合给以前程。如果真是遇到了大败,军力短缺的话,可以广泛征役。沿边三路、京东京西,加上两淮两浙,可以征多少兵员?只要在新兵营国训几个月,便就可以补入军中。战事一时间不顺,又有什么?契丹三十多万兵马,就是倾国之兵。什么是倾国之兵?灭掉了契丹这些军队,他就没有后备兵源了。” 如果出了意外,战事不顺会怎么样?对杜中宵来说,根本没有问题。三衙改革之后,初步的动员体系已经有了,一时不顺又怎么样?无非是招更多的兵,编更多军队,打下去就是了。契丹的国力,与宋朝相比弱了许多。一时不顺,无非比较国力,契丹比得过吗?百炼成钢,经过这样一场战争,军队才是真的强军。杜中宵根本不怕初期失利,持久战契丹更不行。 不要说这个时候,历史上的两宋之交,金军攻破开封府后,天下兵马勤王。仅是北方,便就集中了百万义军。如果编练得法,仅这些军队,金军就要被打回去了。宋朝败于金朝,更多是因为自己问题,而不是国力无法支撑。cao作得法,根本不会如历史上那般。 赵滋听了,笑道:“现在用的枪炮,兵比以前好练得多。而且朝廷钱粮充足,纵然时困厄,只要广招兵员,重新编练新军就是。契丹此来是倾国之兵,本朝可不是。” 富弼道:“这些日子说起战事,虽然常讲难处,但总的来说,大家还是太过乐观。契丹立国一百五六十年,征战四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