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7节 (第12/13页)
,宋朝百姓全部都躲进城里,是真正地坚壁清野。此时南下,着实不易。”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宋朝的工具不是契丹可比的,筑城容易了许多。不过,包括耶律仁先,契丹人没有见过宋朝筑城时的场景,对此想象不出来。这是技术水平差距,两国现在已是天壤之别。 以宋朝国力,在数十里范围内,紧急筑出一二十座城出来,很多吗?到了这个技术水平,历史上的战争,往往有数十里筑垒地域,实不是稀奇事。坚壁清野,百姓的粮食足够食用,宋朝的成本实在不高。 耶律宗允来之前,对宋朝的印象还是从前的样子,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其实不只是他,契丹的大多数官员,都是用自己的实力,估算宋朝。很多事情,与实际相去甚远。 沉默了好一会,耶律宗允道:“三十里内没有百姓,也就是说如果南下,无法因粮于敌了?” 耶律仁先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南国边境附近,粮食都被集中到了几座大城里,一般的城池储存余粮,只够数月之用。大军如果南下,只能靠运粮,与从前不同。” 幽州作为耶律洪基与重元争位时的基地,已经打了数年,早已经没有储积。数十万大军南下,幽州供给不起。契丹的打算,是由附近的州县运粮草过来,大军迅速南下。越过边境之后因粮于敌,并不依靠幽州粮草支撑。如果宋朝坚壁清野,事情就麻烦了。 两国的边境,是从太行山中延伸出来,从保州一路向东,基本是一条直线。越过边境,就是宋朝的繁华地带,人口众多,地方富庶。契丹只要能迅速南下,并不需要后方供应,粮草补给可以从宋朝境内劫掠而来。这是契丹大举南下非常重要的一点,游牧民族积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