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6节 (第7/14页)
贾逵违背军令,狄青战后对他的处理,说明了狄青是个优秀的将领,当时的人,后人也都是如此夸赞的。这是事实,但这种矛盾,正说明了军事体制有问题。 涉及到体制,涉及到观念,涉及到理论,矛盾就不像表面那么一片和谐了。凭着军功,没有人敢对杜中宵说什么,其他河曲路将领可就未必。大量抽调河曲路将领和士卒回京,产生了大量的冲突,多次发生调回去的人宁可不做官了,也不去其他军中的事情。此事让皇帝和朝臣极为愤怒,本来调他们回去就是打乱河曲路军队建制,再聚到一起才带兵,岂不反而扩大了河曲路军的势力?最后大部分河曲路回京的人员,都被安排到了军校里,或者到其他军中做教头,不掌握兵权。 这一次到河曲路来的阵容如此大,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带队,三衙大将参军,原因在这里。京城军校练出来的兵将能打还好,慢慢稀释掉河曲路的兵将,大家和和气气。偏偏张岊撞了大运,一巴掌把朝臣和京城将领打懵了,事情一下就严重起来。 只有河曲路的军队最能打,杜中宵的位置没人敢动。越是这种情况,朝中越是不放心,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在那里。武将们是来学习的,里面夹着一个纯文官的王拱辰,则是来搞清楚原因的。原因搞不清楚,皇帝睡不着觉,朝中大臣无从下手。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不过没有办法,谁让他们不能干的,难道怪自己?河曲路成立之后,杜中宵很少插手军中事务,跟下属刻意拉开距离,没有私交,已经尽力约事自己,还能怎么办? 听提举介绍了情况,狄青道:“经略,如果军校之中,有将领士卒不守纪律,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依军中条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