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78节 (第9/11页)
太尉在军中多年,本司事务不必别人多言,自己可以办理。李复圭在河曲路管了多年粮草,现在掌天下军中钱粮,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总是有章可循。这些日子,多与中书管钱粮的衙门官吏接触,依照规章,早早熟悉。至于赏功,朝廷以前有章程,陈旭多看,结合这几年的战事,重新定过。新设的机宜司掌情报,是枢密院除了军令司外,最重要的一司。李太尉在禁军多年,对于机宜文字应该知道。这些日子,多与从各军调来的将领官吏接触,尽快熟悉。” 众官员一起拱手称是。 张昇道:“他们都有事做,这些日子,我们要做些什么?改了之后,事务必然不同。” 杜中宵道:“属下各司有了事情,要报上来。各司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哪些需要上报,有初步章程。他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也要跟着学习。还有下面各司的设置,诸使副要多留意。不要枢密院改制完成,诸使副对下面的事务还不熟悉。另外一点就是,诸衙门到底做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到底要用怎样的规章条例,也要诸使副用功。等到改制完成,要有条例出来。” 这是宋朝官制的特点,除了军队,一般各衙门和地方不是单长官制,而是多长官。中书门下有宰相和参知政事,枢密院有枢密使和副使,地方有知州和通判,互相之间有分工,也有牵制。既防止一人的权力过大,又查漏补缺,已经成为了通常习惯。 此次改制,枢密院新设了四个司,长官俱都位高权重。在他们上面,依然是两位枢密使,还有三位副使。这四司之外,还有通进银台司、承旨司、检详所等独立的衙门,因事而设。不过与四司相比,这些衙门的官员官位不高,职掌也不那么重要。 介绍完了,杜中宵道:“新设了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