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78节 (第6/11页)

于二府,不可低于宰执。”

    赵祯想了一会,笑道:“太尉说的是。以后的三衙,权位至重,是应隆礼以待之。”

    能够给予三衙更高的礼遇,不只是因为权位至重,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了军队的指挥权。没有了指挥权,就无法威胁皇权,消除了皇帝隐患。此时给予更高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

    看着墙上挂图,赵祯道:“军政用杨文广,管全军动员的又该用谁?”

    杜中宵捧笏:“此事不只与军中有关,也与地方有关,臣心中实在没有合适人选。”

    赵祯道:“既是如此,便由朝臣举荐吧。此职最好文武俱全,对于地方事务熟悉最好,应该用做过地方主官的将领才是。还要熟悉吏事,不要被吏人所欺。”

    说完,又问道:“那军中管军法的人呢?此职重要,不可轻许人。”

    杜中宵道:“军法便如朝中的御史,监察之责,此职只能决于人主,臣不敢问。”

    赵祯点了点头,便没有多说。这一年来,杜中宵为人稳重,做事仔细,赵祯已经熟悉。军法虽然归于三衙,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人选应该由皇帝决定。赵祯对于朝中的御史台谏极为重视,严禁宰执推荐台谏人选。军中管军法的官员当然也要自己决定,不然无法有效掌控军队。

    今夜只是大略问一问杜中宵的态度,说过了三衙的主官,赵祯便就走到了另一边。

    看着墙上的挂图,赵祯道:“枢密院管军令、情报、后勤、赏功,此是太尉的管下,不知要用些什么人?朝中官员,可有合适的?”

    杜中宵捧笏道:“管理军令的,必须对军中熟悉,而且最好做过帅臣。臣心中有两个人,一个是新回京的赵滋,还有一个是在河曲路的刘几,不知用哪一位合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