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14节 (第4/11页)

疏勒修,那一带应该没有问题。于阗这里太过遥远,又没有军事上面的必要,修铁路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

    富弼本来是不愿意重建于阗国的,从伊州一路到疏勒,见识了西域的地广人稀,改变了想法。想在这里直接用朝廷官员治理,比河曲路困难多了。汉唐时候这里实际上是军管,派来的是武人,文官也是在武将的幕府里。杜中宵引起的军训,要求的是军政分离,无法再延续那时的办法。而要派文官来,朝廷有多少官员愿意到这种地方?

    建个于阗国,缓和这里的地方矛盾,作为土著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必要的。至于以后,于阗一千余年都没反叛过,这个地方太过封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第196章 尉迟三郎

    尉迟三郎下了火车,看着虽然破败,却活力四射的伊州,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车站是新建的,还没有完全建好,显得有些简陋。许多小贩在站门外面叫卖,声音噪杂。

    在站前迎接的,除了赵滋带的将领,还有附近几个大寺的主持等僧侣。车站的外面,则聚集了大量信众,沿着长街,摆了香案。

    随在尉迟三郎后面的是一位和尚,大相国寺的知客僧智明,奉圣谕,送尉迟三郎回国。

    赵滋带着将领上前,向尉迟三郎行礼:“大王路上辛苦。到了伊州,且先歇息几日。”

    尉迟三郎双手合十,道:“不敢。来时圣谕讲得明白,于阗无主,诸事无着,让我们速速前去。”

    赵滋道:“既是如此,那便歇息一日,明天便就赶路吧。此去于阗,有数千里之遥,大王和大师到了那里,已经春暖花开。听闻大师前来,伊州信众虔诚供奉。今夜便住于城外的宝成寺,为信众讲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