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3节 (第11/13页)
相对来说,每年收到的地租,对于大部分时期的土地价格,是不划算的。土地还是被追逐,一是其保值的特性,再一个,当然是附着在土地上的除地租之外的其他隐形剥削。租了地主的地,人也就成了地主的奴仆,社会越是不安定,人身依附性质越强,越是予取予求。地租成了附带,隐形的剥削成了地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到这个时候的社会,大多已经风烛残年。 宋朝对货币的管理,为称提之术,从有了交子就开始了管控。称提之术简单来说,就是一头控制纸币的发行,另一头注意对民间纸币的回收。市面缺货币,则可以放大本金和货币发行量的杠杆,一定程度上货币越发。通货膨胀严重,则回收市面的上纸币,最简单的就是用金银回收。 现在的钱引发行,是以铜钱为本金,度支司给出固定的比率,也就是定了各路的杠杆比例。各地情况不一,同样的杠杆比例,商业发达的地方货币紧缺,商业不发达的地方通货膨胀,各路自己调节。河曲路是个驻军众多,官营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地方,依度支司的本金和发行比例,通货膨胀是必然。有了钱引度支司只给拨付本金,不再拨款,钱是一定要花的,杜中宵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回复货币。 糕点、砂糖、茶、丝绸等等民间相对高档的货物,常平司用尽办法,尽量垄断本路销售。赚取利润是其次的,最大程度地回收货币才是主要目的。包括所有的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对于帅司来说,自己能够印钱,收入多少还重要吗?缺钱印就是了。最重要的,变成了保证发行出去的货币的购买力。整个河曲路的经济,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