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5节 (第5/11页)

常肃静,除了不时传来的军令声,鼓声、钲声,偶尔还有枪炮声,没有其他声音。武将一进入这种环境,加上河曲路连战连胜的军威震慑,都自然而然地紧张起来,不敢说话。反倒是王拱臣这个文官心情很轻松,四处打量观看。

    位于城西步兵学校中的子城宁朔门非常深,哪怕白天,里面也挂着几盏煤油灯,好似进入了山洞一般。上面是步兵学校的不知什么地方,不时还会有队列从头顶上走过,所有人都小心翼翼。

    穿过城门,前面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对面就是衙门。匾额四个大军:“武都军衙”。前面四个士卒持枪肃立,刺刀在阳光下有些晃眼睛,旁边一个门房。

    郑廉引着众人到了衙门前,守门的士卒两脚并立,长枪外放,一起唱诺。

    下级见上级,应该放下兵杖,叉手唱诺。手持兵杖,不管怎么做,都是大不敬的行为。在城外的时候狄青就看见,忍住没问,这里候再也忍不住,对身边的杜中宵道:“经略,士卒何故不弃兵杖?”

    杜中宵道:“卫兵兵杖不离手,时刻准备战斗,这是河曲路军中向来的规矩。”

    孙沔听了道:“经略,此话有些不妥。如果来的不是我等,而是宰相呢?甚至圣上亲临呢?”

    杜中宵道:“那自然是先用宰相的仪仗换了这里的卫兵,不是军中的规矩了。圣上亲临,那自不必说,城中所有的卫兵都换成甲士,没有这些烦恼。”

    孙沔和狄青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杜中宵说的客气,来的除了王拱辰和刘兼济,全部是枢密院和三衙将领,当然一切按军中规矩来。实际上另一层意思,枢密院就是比政事堂的等级纸上一些。虽然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