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0节 (第5/11页)
一边刘几的官厅。行礼之后,一边肃立。 刘几道:“已经有六州招了人来,大多不如人意。河北路这里,晚唐五代二百年战乱,入宋之后又在边路,文风不盛。而且民间一说起从军,就是弓马武艺,我们招人着实不易。雄州正处边地,连州学都没有,听说境内没多少读书人。你此次前去,招了多少人来啊?” 温靖拱手:“回太尉,一共招了三十六人来。那里只能招这么多人了。其余的,要么不通文墨,要么头脑混乱,无法从军。” 刘几点了点头:“三十六人,不算少了。里面有没有特别杰出的?” 温靖道:“只有一个姓孟的学究,本是契丹人,夏天才因为契丹修城之役南逃入本朝。此次雄州之战,实际就因为他们而起。这学究词赋虽差,头脑却清楚,非他人可比。” 刘几听了,不由问道:“怎么看得出来他的头脑清楚?本次只是制策,目的不是过是刷掉那些头脑夹缠不清的,又不是科举。按说,不容易分出高低。” 温靖从怀里取出孟学究的答卷,双手呈给刘几,道:“太尉,这是这学究的答卷。” 刘几接过,仔细看了遍,放在案上。道:“只是一天的时间粗看三本书,写出这种策论,确实非一般的读书人可比。这个学究,以前有没有在军中过?” 温靖道:“末将问得清楚,此人就是个村学究。自小贫穷,只是特别聪明。小时随着村里的一个读书人,学过一年多。就凭着这一年多学的,以后多看杂书,竟也自学成材。在契丹的时候,日常教着乡下的几个孩童,收些束修。来了雄州,便就只是种地做活。” 刘几奇道:“如此说来,这个孟学究,倒是有些本事。看他策论,条理清晰,不管里面说的对与不对,都有理有据,不是随口乱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