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00节 (第3/11页)
新兴起来的,最早开在京城,今年我们河北路才在河间府开了一间。里面的人,只要学成了出来,就入军中做官。学究想啊,就是中了进士,也无非做官,军校岂不是一样的?到了那个时候,可就是今日了。” 孟学究道:“不知在军校里,要学上几年?” 涂押司道:“此事我问了,一般要学上三年呢。学的东西不一样,出来做的官也不一样,禁军里自有章程。学究,等你到了雄州见了温将军,他自会详细讲。” 孟学究看了看院里,道:“我到河间府去,不能照顾家里,又该如何?” 王连道:“不必担心这些。家里的事情自有乡民照看,学究家里的地有人帮着种,有人帮着收,不会缺失什么。你在军校里,日日发钱,多么好的日子!” 孟学究点了点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随着众人进了自己院里。妻子正在与几个妇人一起,备着酒菜,满面喜气洋洋。看来她得了消息,心里高兴。 到了屋中坐下,王连道:“衙门让具结保状,我们从北边来的人,也没有什么耆老。便由我与几个年纪大一些的,为你做保,衙门也同意。” 孟学究急忙谢过。做保是担着风险的,如果孟学究出了事情,这些人要负连带责任。有的地方,这都是生意,保状上签一个名字明码标价。因为做保的人,要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不什么人都可以。这一乡都是从契丹南渡的,没有富人,实际大家差不多。众人守望相助,听说了孟学究的事,甘愿来做保。 雄州衙门知道这些归正人的事情,在契丹富贵的,或是地位高的,并不会偷偷南渡。来的人都是底层百姓,对于具保的人,很大程度放低了要求。 没多久,村里的陶三郎挑了一担酒,晃晃悠悠进来。把担子放下,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