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92节 (第9/10页)
在河北路增加了十五万大军,契丹人本就应该增兵才是。” 赵滋道:“契丹内战五年,虽然草原稳健,但幽州受创很重。契丹人要修养生息,不在幽州安排重兵驻扎。据微臣所知,整个幽州驻军,才不足五万人。” 杜中宵道:“陛下,契丹人的眼里,不认为本朝胆敢北进。哪怕年初在马邑输了一仗,他们依然如此认为。所以两国交界的地方,契丹兵马不多。” 赵祯点了点头,一时没有说话。直到今年初马邑大胜,赵祯才真正认识到,宋朝的军力已经实实在在地超过了契丹。也是从那时起,才坚定了要恢复燕云的决心。改组枢密院和三衙,整训禁军,便是为了北进做准备。却没想到,契丹人还是无动衷,不做准备。 想了很久,赵祯才道:“若是此次全歼契丹南来的军队,岂非说明,进攻幽州也不难?” 杜中宵捧笏:“陛下,进攻幽州本来就不难。向来中原北上,不是幽州难攻,而是不能速胜。战争一打起来,契丹便就点集草原兵马,大股南下。幽州兵马不多,契丹草原点集的兵马不少,所以往往先胜后败。所以攻幽州,最重要的,是要防住大股南下的契丹草原兵马。” 赵祯道:“契丹点集草原兵马,有多少人?” 杜中宵道:“保守估计,五六十万人马应该不难。” 契丹皇帝的直属兵力,约有十五六万人。加上其他王公,和各地大王,五六十万人并不难。这才是契丹的真正实力,燕云地区更多是农业供应地区,改善契丹的经济,为游牧提供粮草。 赵滋道:“契丹兵力,一二十万人随国主身边,还有三四十万人,在各王公和大王手中。现在契丹依然国势强盛,一旦举国之后,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