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42节 (第1/10页)
三人一起进了左边房里,杜中宵道:“另一边是刘军主的地方,相公日常在这里歇息。” 韩琦道:“那你在哪里?这里是经略司,总不能没有你的地方。” 杜中宵道:“我与相公在这房里挤一挤好了。三万余人,一路之兵,本该是刘军主指挥。只是我们兵少将多,相公与我在这里一起看着,帮刘军主一起出出主意罢了。” 刘几忙道不敢。三人一起落座,士卒上了茶来。 韩琦已经明白过来,杜中宵的营田厢军有自己的指挥体系,与其他军队不同。在体系上,前线的指挥官是刘几,杜中宵自己都说是帮忙的,韩琦自然也是。 这既是客气话,也不是客气话。刘几是前线的指挥官,指挥由他负责,杜中宵和韩琦可以知道,可以建议,但不能越级指挥。前线的所有指挥命令,一定是由刘几发出的,除非解了他的军权。 分工清楚,职责明确,指挥体系通畅,才能保证前线军队得到的命令清晰,不会政出多头,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营田厢军作战的要求,不是来自作战指挥的命令,都放到一边。指挥不合格,上级先解除指挥的军权,重新任命新人,或上级暂代,都有明确命令。 这是韩琦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是他曾经头痛的事情。宋军要求,前线一旦有警,得到警报的军队全部出动。部署带兵五千人,都监带兵三千人,到了地方各自作战。没有统一指挥,战场上经常出现一方苦战,另一方旁观,甚至一声不吭带兵走人。没有计划,没有责任区域,有警必须出动。多次发生契丹或党项极少的人,引来宋军数千甚至几万人的大部队。他们赶到,敌人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