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67节 (第7/11页)

   杜中宵笑着摇头:“卖了二十把刀而已,怎么闹得人人皆知。不错,我有制好钢的方法,夏相公还让每月都送不少到作院,打造军器呢。”

    韩绛向前凑了凑身子,道:“这法子好不好学?能不能外传?”

    “这有什么不能外传的,也不难学。这样,过两日我带你到场作那里,实际看一看。怎么,子华有意学这制钢的法子?”

    韩绛点了点头:“你想啊,要制那蒸汽机,要用多少好钢。不自己制,有钱也无处买去。”

    韩绛说的是实情,这个年代,好钢稀缺,拿钱也难买。杜中宵的坩埚钢产量不大,但方法简单,很适合各地自己生产。陈州是个大地方,做这些比杜中宵方便多了。

    此时庆历新政已经全面展开,很多年轻官员被重用。但韩绛和杜中宵两人对此都不态感兴趣,谈话几乎不涉及朝政,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今天有事,只有一更,见谅。)

    第107章 生财有道

    陪着韩绛出了城门,看着路两边的店铺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杜中宵对韩绛道:“子华,你不是问我衙门里那‘永城公社’的钱从哪里来。实不相瞒,就是从这里来的。”

    指着两边的店铺,杜中宵道:“从出了城门,一直到码头,这两边的店铺全部都属于公社。凡是本县公吏差役的俸钱禄米,他们的日常公事用度,全都出自这里。因为生意红火,收入不菲,现在永城县里不管是招募的公吏,还是轮差的差役,都能衣食自给,不必刻剥百姓。”

    韩绛看着路两边的店铺,感叹道:“待晓在县里建处公社,作为公事用度,此事我在陈州便就听说过。衙前重役,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