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67节 (第2/11页)
烦的地方,营田务的人力有限,乡兵脱产训练几个月,便耽误了冬天做工程。营田务比周围的普通村子有吸引力,很多一部原因是人员组织得力,基础设施更好。人都去舞马弄枪了,各种工程谁来做? 想了又想,杜中宵道:“不如这样,修桥铺路诸般事务,与乡兵教阅合在一起。教阅完毕,直接把乡兵拉去修桥铺路。反正他们的钱粮,都是营田务里发,不会混淆。” 乔保平拱手称是。这就是营田务的好处,治下各村都是一个整体,关系简单得多。 聊过了组织乡兵的事,乔保平叹了口气:“刚收罢秋粮,有了收获,营田务好不容易缓过来,不再如以前一样捉襟见肘,知州就要办乡兵。现在周围盗贼不起,若再拖上几年就好了。多修些大沟,把周围的土地都整治好,多招些人来,营田务的钱粮当数倍于永城县。” 杜中宵跟着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整治土地可以,营田务再招人却不容易了,周围的流动人口大多已经被吸收进来,再招募人手,可能就是其他州县的了。人户是官员政绩,哪个官员肯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大量到营田务来,更何况随着营田务的发展,周边的地主纷纷提高了雇农的待遇,人不好招了。 算着营田务今年的收入,聊着营田务的事务,杜中宵有一种感觉,永城的营田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再想像以前那样快速发展很难了。人力终究有限,现在又不是地少人多的时代。 讲罢了营田务的事务,乔保平突然道:“官人,陶十七一直鼓捣的那个什么蒸汽机,最近说终于好用起来。他托我跟官人说一声,若是有闲,去看一看。” “哦——”听了这话,杜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