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72节 (第10/11页)

送判官厅。判官厅断案,送通判厅和长官厅。通判和知州同意,两位主管联署之后,算是终审。

    与后世的司法体系比较,司理参军是公安局,司理院只关嫌疑犯。司法参军是检察院,初步定案后关州院。判官厅则兼法院,最后定案,刑狱则是使院。

    宋朝体制,终审在州,路级提刑司只是对狱讼复核,不是更高一级的司法体系。如果提刑司发现疑案,不是自己审讯,而是发回重审,或者是发给其他的州复审。

    这个年代的民政,最重要的就是狱讼,所以幕曹官的一半职责都跟刑狱有关。

    杜中宵随手处理了几件公文,坐在案后,想起刚才陈希亮报的契丹使节。自己入主河曲路已经过大半年了,契丹一直都没有接触,到这个时候,耶律重元才派使节,有些意思。

    前几日,朝廷向契丹派出了使节。一共有四拨,分别是契丹国母生辰使、契丹生辰使、契丹国母贺正旦使、契丹贺正旦使。这是往年的常例,但今年有些特别。以往这四拨使节实际上是一起出发,到同样一个地方,契丹国母和契丹国主在一起。但今年不同,契丹国母萧耨斤在中京,耶律洪基则在幽州,耶律重元在大同府。契丹国母的使节到中京去了,契丹国的使节,则去了幽州。

    通过使节,一直摸棱两可的宋朝表明了态度,认幽州的耶律洪基为正朔。虽然耶律重元得到了萧耨斤的支持,有一拨使节庆贺,大义名分却丢了。

    两帝并立,最重要的一是实力,再一个就是大义名分。宋朝如此安排,自然有两方平稀的想法,但契丹正使去见耶律洪基,却让耶律重元受到了刺激。

    现在宋朝对契丹的分量,可不是前几年可以比较。耶律宗真毙于唐龙镇下,双方的攻守之势已经转换,得到宋朝认可,是耶律重元和耶律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