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9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94节 (第4/11页)

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跟郑戬一样的想法,被杜中宵劝住了。倒不是夏竦认同了杜中宵,而是重视他的意见。这些官员治理民间,在政务上不像杜中宵这样婆婆mama,只要认定了某个政策有利,便立即推行下去。至于百姓受到损失,不愿意,甚至闹事,那重要吗?

    杜中宵清楚,新铁钱是好,但民间旧铁钱过多,切换得急了,必引起民乱。最容易出事的,是官府收税,突然间不收旧铁钱了,百姓手中没有新铁钱,只能用财物去换,短时间物价暴跌。虽然不是商业社会,物价暴涨暴跌,会让民间,特别是底层百姓无以为生。

    平定了下心神,杜中宵又拱手道:“至于管理毛皮市场的吏人,与其他州军比起来,确实是多了一些。不过下官认为,这不是坏事。货场就在那里,有那么多交易,那么多工场,必然要管起来。如果衙门不管,那就只能让行会去管。去年因为生意好,行会鞣皮涨价,着实惹起一场风波。直到前些日子又新建了两处工场,鞣皮的工钱降了下来,才一切顺利。下官以为,毛皮生意在本城至关重要,宁愿让衙门的吏人管着,可以如臂使指,强似让商人自管。”

    郑戬道:“那么多吏人,衙门要发俸禄。我们为官,为朝廷做事,当勤俭,不可挥霍无度。裁掉了吏人,这些钱可以花到需要的地方,此为正途。”

    杜中宵放下手,不再说话。这种事情是争论不出结果来的,都有道理,而且在明面上,郑戬说的比自己更有道理。但行业在那里,大量的商业活动真实存在,衙门不管理,就只能让民间商人自治。商人自治会出什么问题?前几个月已经发生一次了。裁掉了吏人,仅存的少量人手管不过来,必然会在民间发展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