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节 (第3/10页)
厉害,十几天前才跟着几个穿州过府的乞丐来到县里。那几个乞丐是老于此道的,带着杜循做了“糟民”填肚子。 回头看了看父亲狼吞虎咽的样子,杜中宵心中暗暗叹气。经了这一场大难,父亲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再没有以前穿着青衫,谈着诗书,指点江山的影子了。 杜中宵心中无限感慨,读书改变命运,谁能想到是改成这个样子?突然想起,这个年代朝廷招揽的读书人,到底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还是这种吃得了苦,读得了书,甚至上得了战阵的人才? 说不清楚。太祖太宗的时候,只怕是朝着这种浪迹江湖的游士去的。着重的不是朝廷招揽人才,而是把这种浪迹过江湖的社会不稳定分子,纳入到朝廷管治当中。从太宗到真宗,再到近一二十年,科举越来越规范,才慢慢向着劝学招揽士人转变了。如果父亲早生几十年,杜循的这段经历,说不定会成为他以后的资本,将来真有出息也说不定。至于现在,还是算了吧。 人生的际遇,谁能够说得清楚呢?自己努力还不够,还得生对了时候。 吃了一气,杜循长出了一口气,把这些日子的担惊受怕一口全吐了出来。现在家里的境况,肯定比不得他进京赶考之前了。不过他一路上吃了这么苦,后面的日子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只要家还在,日子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那么多苦都吃了,一点债务又算得了什么。 拍了拍桌子,杜循道:“今天一家团聚,可惜无酒。——大郎,你把那酒糟拿过来,好歹有点酒味。我从京城回来一路苦挨,今天可算是熬出了头。” 杜中宵答应一声,过去捡父亲带回来的酒糟。拿在手里,一股酒味扑面而来。“其香居”作为县里最大的酒楼,酿的酒委实不错,闻着酒糟就有一股香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