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63节 (第7/11页)
,跟生长季节有关,还跟加工手段有关。谷脱粒为粟,可以直接煮食,麦子则要磨面,不然口味远不如粟。这个年代,把麦子磨成面粉并不容易,一般的乡村地区是没有这种加工能力的。面食在城镇里才多,农村地区反而是以粟为主食。 对此杜中宵并不意外,他前世,大规模地以白面为主食,其实没有多少年。这是工业基础不足造成的缺陷,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直到日上三竿,常威三人才跟在柴信后面,晃晃悠悠地到了地头。 柴信下马,对杜中宵叉手唱诺,道:“小的请三位官人来此看割谷,来得迟了,恕罪!” 杜中宵摆了摆手,看着走过来的常威三人,沉声道:“农民秋收,便如行军打仗一般,一刻都耽误不得。有知州钧旨,今日必须等你们三人来,误了时辰。以后切记,不可再延误!” 说完,不再理会常威,把官袍下摆撩起来,塞进腰带,提起了准备好的镰刀。 站在一边的保正关朝印吓了一跳,急忙上前拦住杜中宵:“官人,开镰割谷只是做个样子,如何要真地下地?只要去地里掐几枝谷穗来,这边搓成米,中午煮了祭神便可。” 杜中宵笑道:“神明有灵,知道我如此敷衍,又岂会保这里风调雨顺?保正安心,我耕读之家,自小做惯了农活,割几亩谷子算什么。” 说着,手提镰刀下了地。 谷子有两种收法,一是只收穗,地里的禾秆另外收割,一般地较少时可以如此做。再一个是整棵割了运回村里,再剪下谷穗,大田如此做。杜中宵心里有数,弯下腰,举起镰刀,片刻间便就割了一片。 地头的常威看见,不屑地道:“这知县不是痴么!他一个官,管好政事就好,却真地下去割谷。不管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