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02节 (第3/10页)

。一两千人的战斗,禁军不管是对契丹还是党项,大多都处于上风。但几十万人的决战,禁军大多都会一败涂地。对于精锐禁军来说,战斗力不是问题,组织与指挥的能力肯定是有大问题的。这是从五代军阀时期传下来的胎里病,过于注重个人勇武,军功过于注重战阵杀敌,而对于组织和指挥能力重视不足。当时代变化,从军阀混战转变为大统一王朝的国战,便处处不适应。

    五代时候,军阀要生存,大头目有自己的精锐亲兵,小头目也有自己的精锐,都是精挑细选,首领有绝对的权威。合到一起作战,只要上下首领同心同欲,便纪律严明,所向披靡。如果意见分岐,战事往往根本组织不起来。到了大一统王朝,这种小集团被限制,整个组织便涣散了。

    一千年前,秦国依靠军功爵制和以首级计功,混一六国,这给了后人很多错觉。秦国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归功于其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组织能力,其次才是战意盎然的士兵。秦军的中高级将领,也很少从普通小兵中选拔,而更注重将才。组织和指挥能力,在高级领中,是比个人勇武更加重要的因素。

    哪怕对党项战败,宋军中也不乏猛将,但能够指挥大规模战役,又有人望的,确实没有。多了一千年的见识,这是杜中宵面对宋军,直觉中就感到不靠谱的。现在一些管军大将,不说靠家世升迁,根本不能上战阵的,就是凭着军功升上来的,很多也是只能独当一面,而不能统筹全局。用前世的话来说,就是不乏好连长好团长,但是没有好指挥好司令。

    杜中宵很喜欢十三郎,但在他没有学会组织战事,指挥战役之前,还是做个随从好。

    在厅中落座,张岊奇道:“咦,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