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84节 (第10/13页)
缺枪少炮,最终席卷天下。不但是对内获胜,还能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抛开人心士气不谈,必然还有军事上的原因。军事也是科学,有其内在规律,不掌握军事科学,不按战争规律打仗,会事倍功半,一个不好,还会吃败仗。 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的外敌固然强大,这个时代的也不小。历史上看,从辽到金,再到后面的蒙古,一拨比一拨野蛮,一拨比一拨强大。蒙古人几乎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靠着几杆枪,就有把握能够打败他们了?杜中宵没有这个信心,以天下为赌注,他也不敢有这种信心。 这个时代的军队肯定是有问题的。从军队人数上,从人的身体素质和武器装备上,禁军对契丹和党项都有绝对优势,可就是一直打败仗。仅仅是缺少骑兵这一个理由,是解释不通的。 杜中宵的感觉,这个时代的军队,跟后世的晚清民国时的军阀军队很象。军队强大时,如民国时的强军,那些弱旅,与那些滥竽充数的乌合之众差不多。 这肯定有内在联系,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系,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杜中宵说不清。既然搞不清,那就从最基本的做起,自己直接从基层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不会没有关系,就一点一点去学吗。不去学,还能够有什么办法?至于做事后诸葛亮,按照记住的历史上的一知半解,打这里不打那里,用这个人不用那个人,那只是小孩子的游戏,玩斗兽旗而已。历史有历史的事实,事物有其本身规律,违背了规律,耍些小聪明是不行的。 厢军来收麦子,一切按照军事化作业,收麦子就是打仗。以营为基本单位,以队划分任务范围,设置任务时间。做得好做得快的依军法赏,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