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91节 (第9/15页)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历史研究很粗糙,大多数的历史具体问题基本是空白。连一些大的方向问题上都争论不休,专门研究非常缺乏。以宋朝而论,大多数的历史学者,更愿意去发表宋朝是不是一个统一朝代,这个时代应该称宋朝,还是辽朝、金朝这样的问题。而不愿意去研究为什么这个时代是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产生了哪些后果,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这个时代的人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而没有选择那样的道路。 杜中宵曾经以为,自己受的教育,已经常握了中国历史的脉络,各种各样的弊端了熟于胸。历史课不知道做了多少题,什么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甚至很多还给出了答案。只要照方抓药,进行改革,治理这样的国家简直是小菜一碟。真接触具体问题,仔细去想,才发现历史课只有一个脉络,说的不多。 现在的经典,最重要的之一是《春秋》。前世曾经听人说过,《春秋》是孔子依据当时的史书删削而成,造成了大量历史资料的缺失。现在自己读着这些书考进士,才知道这些说法似是而非,缺乏基本常识。《春秋》是经不是史,拿着经书当史书,就跟拿着政治课本学历史一样牛头不对马嘴。 前世学的历史,不管是课本里的还是其他的研究,一个基本的背景都是晚清民国时中国面临到了亡国的危险,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历史研究两个大方向,一是从历史中找答案,同时结合当时的现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另一个方向是认为整个中国文中国历史全是垃圾,清理得越彻底越好。历史本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并不怎么在乎,错了将错就错。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