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91节 (第3/15页)
两年就成了监当官,官已经贬无可贬。而且御史按核过,自己的罪行都是查无实据,只是也没有证据确证没有,就受到了如此重惩,实有些想不通。张昷之为官喜吏事,擅长处理纷乱的实际事务,政治敏感性不高。此次到营田务,有些解脱之感,做实事是他喜欢也擅长的。 看过了册子,张昷之交给一边的苏舜钦,对他道:“干办,这些册子你也看一下。我们既然来管营田务,这些就要了然如胸,不然如何管理手下。提举以后的心思只怕会多放在常平事务上,营田务这里多要靠我们了。这两年营田务好生兴旺,我们若是管得不好,如何向朝廷交待?” 第150章 为什么 张昷之和苏舜钦在那边仔细研究那几本册子,杜中宵与几位武将闲谈。 从今以后,杜中宵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常平仓和编练厢军上,营田务只抓大略,张昷之说的不错。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管。不由几位官员分担职事,就要交给吏人。 管营田务的两位都是被贬的官员,不过有些不同。张昷之主要就是倒霉,其办事能力没有问题,个人cao守也没有问题,甚至在朝中也没有得罪什么人。自他到河北路任职,按说功劳也有,到了最后却全都变成坏事,躲也躲不掉。从一件事脱身,第二件接着就来,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就以被王则牵连之事来说,有人说他曾放走的李教是王则起事的谋主,结果叛乱平定,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找谁说理去?偶然有这样一件事,朝廷可以置之不理,几年之内接二连三,不贬你贬谁?点被不能怨社会,只能受着。 与张昷之善于处理吏事和实事不同,苏舜钦少年成名,又是大族出身,被别人吹捧惯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