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5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0节 (第5/6页)

某种速度俯冲进海面,自身的冲击力会先挤压出一处没有海水的区域,接着空气受热会发生体积膨胀,真空带将附近的低空气体卷入,从而从下方产生气流托住云团。

    而在梯度下降方法中,其迭代公式为xk+1=xk-γ▽f(xk),其中γ是大于0的固定值。

    假设每xk都来自一个连续函数x:r+-rn,也就是核弹能量的发散为360度,并且进一步假定每次发散都是随机的。

    那么会有x(t+γ)xk+1=x(t)xk-γ▽f(x(t))。

    这个形式非常有意思,如果令γ→0,那么该式左侧就是x在t处的导数,这样一来,x就是如下常微分方程的解:

    x˙(t)=-▽f(x(t))。

    通过梯度下降中每个测试点间线性插值来代替梯度流,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轨迹是空置的。

    引入东方二号导弹的结构参数,这个轨迹对应的入射角度便是……

    14.86°!

    也就是这个区域由于气流、热量的对冲,自身会形成一个不会受到冲击和高温的真空区域。

    这出区域也叫做鞍点,意思就是马鞍的最低点。

    这个概念可以勉强理解成台风里的台风眼,即便是17级的超级台风,台风眼中也依旧平静无比——虽然这个解释和洲际导弹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了。

    这个区域与常温之间依旧有所距离,毕竟这里只是隔离了传导和对流,辐射自带的热量还是隔绝不了的,毕竟这玩意儿带着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