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一章 希望 (第2/6页)
死的蜉蝣,是八千年一个春秋的椿树,是姑射山上的真人。他向往自由,讨厌束缚。所以他写下了《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句话就是庄子的核心观点。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还仰赖什么呢? 庄子认为即便是鲲鹏,也需要依仗风力才能飞行。这种逍遥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向往的逍遥是不需要依仗任何外物而实现的逍遥。但是这种逍遥就连彭祖、姑射山人都没实现,普通人怎么实现呢? 庄子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高的‘至人’能够忘记自我,精神超脱物外的‘神人’心中没有任何功名事业,心灵臻于完美的‘圣人’则从不去追求什么名誉和地位。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无名无利无私之时,就达到了真正的逍遥自在。 这跟我们常说的‘无欲则刚’是一脉相通的。 庄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论总是充满了惊才绝艳之感,让人惊叹,让人佩服。 如果你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举目眺望,看到远处有一个守着月亮树的孤独身影,那就是他无疑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本期主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王庸说着,冲观众深深一鞠躬。 观众们再次起立,回报给王庸雷鸣般的掌声。 “赚到了,真的赚到了!比听一次那些国家级教授的演讲还过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