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3/4页)
到,就算是状元及第,殿试榜首,这七品升五品,从翰林到吏部,速度也太快了。 大庆朝文官以内阁三学士为首,下设六部九卿,再到地方官制。 若是让百官评选“最想任职的司设”是哪儿,绝大多数必然要选吏部。 不为别的,就因为吏部手里捏着所有人的命脉——它让你往东,你不能往西。 吏部下设四清吏司,分别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你能不能当官儿,能当什么官儿,什么时候能当官儿,去哪当官儿,这全在吏部的管辖范围内。 换句话说,吏部尚书吴平之,一只手攥住了大部分官员的前途。 吴平之此人,因油水贪的太多,愣是撑出了个溜光水滑的“宰相肚”。再加上他一张脸又圆又白,见谁都是“未语笑三声”,故而养出了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来。 连内阁首辅周璁也曾笑他“怀里抱条鱼便可去当年画”。 在大庆为官,若是你想出头,请前方左拐找吴尚书,切记要带上你的“礼物”。 什么?你说你得罪了这位大人?那不好意思,请速速收拾行囊,去边疆那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喝土吧。 吴大人只手遮了大庆朝的半边天,那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向来都只有别人上赶子讨好他的份儿,极少能碰上扎手的硬茬子。 可极少,并不代表没有。 这不,今儿就来了一位。 良齐穿戴好新的朝服,从嘉猷门而进,款步走过长长的芳林街,径直来到了威严煌煌的吏部大门前。 他并未着急进去,而是仰头凝望着悬于房梁之上的镶金匾额。 那匾额上所印的“公正持衡”四字乃是先帝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