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3节 (第5/5页)
皇帝的心里话就是,赶紧签完了事,赶紧让洋夷退兵。 首先,不管有没有钦差大臣被劫杀这一档子事情,皇帝都是这个心思,赶紧签让洋人退兵。 签完之后,认不认,又是一回事。 先把洋人糊弄走,这就是典型的矛盾后置。 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而越来越大。 接着,皇帝构思了议会措辞,温和道:“传朕口谕,他递上来的这些文本,朕没有看。但是朕相信他这个内阁大学士,朕信他的心中有江山社稷,有朕这个皇帝。” “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既然把这个谈判的差事交给了他,就会彻底信任他,让他放手去谈,与理力争!” 增禄道:“嗻!” 然后,他立刻派人去传皇帝的口谕了。 而且他很聪明,没有复述。 因为皇帝的意思非常清楚,你桂良赶紧签,就算再丢人,朕也不会定你的罪。 就算暂时定罪了,也算是为朕背锅,日后肯定还会起复。 就如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候的奕山一样,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判了斩监候,但是第二年就起复重用了。为何?就是因为他是给道光皇帝背锅。 现在,整个京城的目光,都盯着两个方向。 一个是天津的方向。 一个是苏曳家的方向。 中枢高层的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天津那边谈判结束,英国人一退兵。 皇帝这边就会动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