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7节 (第3/5页)
的外交在很长时间都是笑话。 就比如在十几年后的天津教案中,直隶总督曾国藩和法国人的交涉中,身败名裂。 于是朝廷就换了李鸿章去和法国谈。 而恰恰法国人遇到了普法战争,无心纠缠在东方的这件小事了,所以就大事化小了。 李鸿章莫名其妙躺赢,然后清廷就觉得李鸿章牛逼,曾国藩都搞不定的事情,你都能搞定啊。 从此以后,李鸿章主导清廷外交几十年。 但皇帝明明知道答案,却依旧派人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皇帝的聪明之处了,在这等权术上,他还是厉害的。 就是为了给苏曳造成一种政治被动。 一开始,他派人来问,九江知府你可有举荐之人啊? 苏曳举荐了怀塔布。 现在皇帝又派人来问,去和洋夷谈判你可有举荐之人啊。 此时,苏曳要是举荐了一个人,那就和这场谈判牵扯上关系,未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时候,苏曳名声也会受损,直接被拖下水。 苏曳要是不举荐。 那你这人公私不分啊? 九江知府,你就举荐了自己的私人。 现在和洋夷谈判,关乎江山社稷,你反而不举荐人了? 你不是最懂外交的吗? 合着有好事,你就举荐。 有坏事,你就躲开是吧? 你这忠君爱国,你这一副为江山社稷的样子,成色也不高啊。 而苏曳,一早就识破了这种伎俩。 甚至,皇帝派人来问他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