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4节 (第3/4页)
? 此时的朝廷,完全是焦头烂额。 南方七省爆出来的丑闻,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 天下民众彻底哗然。黑龙江将军奕山,竟然就这样把三个直隶省的土地割出去了? 而桂良竟然做出了这么不要脸的事情? 明明是洋人残害了我们的子民,结果还要赔款二十万?而且污蔑自己百姓为杀人凶手,判斩立决? 这两件事情深深触犯了全国人民的感情。 顿时间无数人对奕山和桂良喊打喊杀,愤恨不已。 而且已经不仅仅是在民间了,甚至在朝堂上很多年轻的御史,也已经忍不住了,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内心,再也不顾上司的耳提面命了,直接上奏章,请杀奕山,请杀桂良。 毕竟,年轻人嘛,血仍未冷。 而且,上奏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不得不表态。 尤其是刚刚进入官场的,还有刚刚考中乡试,要参加明年会试学子。 纷纷聚集,抨击桂良,抨击奕山。 这个时候,朝廷甚至很难压制。 因为学子中,因为在官场上,甚至又出现了另外一条潜规则。 你不敢弹劾奕山,不敢弹劾桂良?那你就是谄媚高官,那你就没有资格为民请命。 在清廷的高压统治下,官员们肯定是没有明朝那么多硬骨头的,但是面对如此舆情,如此丑闻,出面弹劾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朝廷和皇帝陷入了两难。 怎么处理奕山和桂良? 如果处理了,那岂不是让南方七省得逞了,岂不是让苏曳得逞了? 但是不处理,又怎么能够挡得住滔滔民愤? 皇帝收到南方七省的弹劾奏章时,首先感觉到的不完全是愤怒了,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