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宾科考做文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文宾科考做文章 (第3/5页)



    比如清末,有一次进士考试,当时主考官想让考生们眼界开阔一些,多注意些西洋文化,所以考试的题目就是拿破仑。

    考官是要求考生做一篇短小精悍的有关拿破仑的文章还有评语,可惜全场的人都是背四书五经出身的,哪里有人知道拿破仑是什么玩意啊。

    于是许多人望文生义,咬着笔杆,摇头晃脑半天,开始破题:拿破仑者,拿着破轮子也。

    这一届进士考试因此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过后士林整整笑了好几年。如此真实发生的故事,绝不止这一桩。

    况且也想起有一届高考的命题作文,是关于齐奥塞斯库的,当时许多考生不知道齐奥塞斯库是何须人,知道他是当时罗马尼亚总统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许多人就望文生义,将其误解为水库的有不少人,解读成世界上第一大油库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答成世界第一粮库、储备库等等,不一而足。

    毫无疑问,这些人的作文都拿了零分,你开头就跑偏了,下面只会越跑越远,最后恐怕连影子都跑没了。

    况且对所谓的时文也就是墨卷不感兴趣,主要是他对命题作文反感,这就像如果规定他在固定的短时间内画出一幅画,他自己可以想见那幅画能成什么德行,做文章也是一样,需要在心里不断酝酿,酝酿足了才会慢慢产生灵感,最后可能是一挥而就,也可能一句句好几天才能写出来。但不管怎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文章。

    用出口即诗章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大家都会死的很难看的,除非才高如李白、王勃和苏轼。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固然可嘉,贾岛、孟郊的苦吟派、李贺的呕血派或许才能代表诗人的大多数。

    文宾拿出自己写的几篇文章给况且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