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七百一十二章 秋香儿子认干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二章 秋香儿子认干爹 (第2/5页)

当宰相,并且回到后宫对皇后说我给你儿子找到两个贤宰相,皇后听说是东坡,立刻着朝服拜谢皇上,可见当时苏氏兄弟影响之大。可谓一夜成名,举国皆闻,人人想识其面。

    即便如此盛名,东坡最后也只做到礼部尚书,宰相之位可望而不可及,倒是他弟弟苏辙,比他的聪明才气都差了一筹,反而做上了宰相-尚书右丞。东坡没有当上宰相,绝对不是能力不够,也不是名望不足,更不是才气欠缺,纯粹是命运使然。

    东坡的几个儿子虽然没有继承他的才气,一生却也过得平稳安然,即便在他被列为党锢之首的时期,儿孙也是无灾无难,可见东坡的福运差到什么地步。

    文宾拜见过老师后,就又去布政使衙门领取举人衣冠、还有官府给的建牌坊的三千两银子。举人衣冠都是一样的,解元和其他举人并无区别,银子却分三六九等,第一名解元三千两银子,第二名就减到一千两,第三名减到五百两,依此类推,最后的十名举人只能得到几十两银子。不过,举人所在的当地官府还会有同样的赏银,更有许多想要巴结新贵人的商人缙绅,会不请自到登门送银子,别说建一个牌坊,就是置房买地都不成问题。

    举人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门槛,只要越过了,就能保证一辈子生活无忧,当然做官不行,科举越是盛行,进士也就越多,举人当然有做官的资格,严格来说,连秀才都有,可是举人能做到知府也就顶天了,很少能做到布政使、按察使这一级别,更别说升到中央六部三省都察院了。

    只有崇祯朝想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了举人杨嗣昌做钦差大臣、陈新甲做了兵部尚书,可惜最后一个畏罪自杀,一个被崇祯砍了头,破格用人的策略就此宣告失败。

    若想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