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节 (第2/7页)
》作为礼物送了出去。 接着这故事便在京中的富贵人家中流行起来,成了宴席上的谈资。 到了这个时候,京城里才开始与府城里同步发售起了《偿星债》的话本子。 不过京中倒是没有弄出几种版本,而是直接发售了五百册平装本,与府城定价一致,都是五两一册。 发售当日,便有许多人家一下买了数本。 接着这故事也在京中的茶楼流行了起来,一时间听书的观众众多,还被改编成了戏折子。 五百册平装本,也不过卖了数日,便又再版了。 其实像《偿星债》这样出名的话本子,若是普通文人写的,本人早就已经想办法四处宣扬,并找人走行卷之路了。 但因着林晓寒是个哥儿,不想太过高调,因此到现在都只流传着一个细雨斜风的笔名,没有人知道写这话本子的人到底是谁。 陆秋成在麓山书院里,这些日子也一直听身边的同窗与师长们提到《偿星债》的故事。 每每听到有人夸赞这故事写得好,他心中就十分高兴。 但也不好直说这话本子是我家夫郎写的,只能上前去狠狠夸奖一番那细雨斜风先生。 麓山书院的陈颂龄陈夫子,对《偿星债》里间隔符号的用法十分欣赏。 他甚至让麓山书院的学子们做文章时也试着使用这类间隔符号。与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京城中的许多文人名士。 在他们的大力推崇下,渐渐的,在文章中使用间隔符号竟变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 特别是墨香阁自《偿星债》以后出版的话本子,全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