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6 (第3/4页)
上几句,又添上几句自己的理解,不知不觉间传得更是稀奇古怪了。 大理寺卿早已上书皇帝,请求彻查此事。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连着都察院的御史们也纷纷上书,请求彻查此事,以正震海侯的名声。这也是京中官员察言观色的结果,新帝登基,极看重南海,震海侯便是轻易不能动的人。只是,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又牵扯到西洋公使,若是不查,恐怕状告之人不会善罢甘休,天下人也不服不信。其中有些人也怀揣着逼迫石震渊下台的想法,只是这想法不能轻易露出来,只道彻查是为了正震海侯的名声。 皇帝看了这些奏折,只留中不发,多日也不曾表态。 这一日,击鼓鸣冤之人又联合了数十人,在大理寺门前静坐示威。大理寺卿焦头烂额,只得在朝会之时,再提此事,以头叩地,请皇帝下旨彻查。 皇帝淡淡地瞟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理寺卿,并未叫他起身,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石震渊,问道:“震海侯,这事情,你怎么说?” 石震渊躬身出列,神情严肃,答道:“十三年前,臣尚未参与剿匪之战。臣的父亲与长兄为护崖州与南海之平安,尽忠职守,受先皇之命出战南海,剿灭海盗。最终丧命于零丁洋大战,为民安而丧己身。如今,有人说父亲与兄长沽名钓誉,错杀渔民充作海盗,此人空口白牙,既无人证,也无物证,更是牵连到西洋外人干涉我朝军事,臣自不信他一字一句。只是,为了给父亲与兄长正名,臣也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臣父兄一个清白。” 皇帝静默半晌,问道:“既然震海侯也如此说,那便等练兵事毕,再审理此事吧。十月初的演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