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 学药救不了阿茨耐:后方山村、地理学家的孩子 (第5/6页)
一个月前搬来的,似乎也来自拜仁军辖区。他们在班会上认识——针对新同学的欢迎班会。那个时候小明看上去是绝不值得千帆多看一眼的类型。 他乖巧的发型,干净熨帖的衬衫,干干净净的指甲,还有温声细语的说话习惯,富有感染力却千篇一律的笑容,眼角的调整痕迹,都在说他是军营间长大的孩子。这类儿童乃至青年阿茨耐人很熟悉,他们是部队高管的生物学后代。 这是最近一种昂贵而无用的时尚。西北军也不免俗:很多成功的药学家和生物学家会在身边养一个甚至多个自己有生物学关系的孩子作为消遣。这类产品千帆和欣怡都也见过不少,在前方偶尔能遇到,在阿茨耐这类度假地则更常见。他们都是很懂如何讨人喜欢的,除此之外,又往往没有其他优点。 在外面,大人们养育孩子,总是希望他们能考进医学院,挣一笔大钱的。如果他们毕业后还记得对秘书吩咐一句,每个月拨一点零头给自己童年的养育者,那就是人人嫉妒的好运了。 但药学家们不需要,他们从医学生里选学生去培养。至于自己的孩子,只要可爱又会笑就行了。他们在专门的培训学校长大,从交货的那一天就会热泪盈眶地喊mama或者爸爸,能和家长的每一任情人友好相处,无怨无悔地跟随家长的职位调动。他们不需要考医学院,文化只要能完整把家长的口令复述给秘书,而不念错其中的药品名就够了。他们人生重要的任务是陪伴自己的家长吃饭、过周末,直到家长失去兴趣或者本人失势,再也维护不起,极幸运的话,他们能在药学家的家里活完自然寿命。 小明出现在阿茨耐,明显是随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