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5章 (第2/3页)
“徐卿、毕卿,从朕亮明维新变法的旗帜,朝野间的争议很大嘛。”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毕自严他们,“听说你们内阁,都吵得不可开交了,看来很多人对朕推行新政的决心,还存在着很多侥幸心理。” “陛下推行新政,以革新弊政和顽疾,这是社稷之幸,大明之福。” 徐光启走上前,作揖行礼道:“然而推行新政,本就牵扯到很多层面,想要有效的推动起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很多人争议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新政,到底是想干什么。 就像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盐政整顿等事,尽管说在各地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对现行赋役制度,还是有很多牵扯的。 如果说这些牵扯到的层面,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即便上述新政能够推行下来,也难免会形成新的纰漏。” “臣附议。” 毕自严紧随其后道:“新政革新不是小事,最忌讳的就是一蹴而就,臣等能够理解陛下的心情,想让大明尽快中兴。 可是有些事情,并非是短期内能有所改变的。 除了元辅所说的那些,像牵扯到的领域产业,所涵盖的商税、关税、榷税等事宜,至今都是千头万绪的。” 改革难啊。 听着徐光启、毕自严所讲,崇祯皇帝心生感慨,他之所以选择这个节点,向朝堂亮明维新变法的旗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仅靠他构建的那套班底,是无法更好的涵盖整个大明,毕竟大明传承的官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机构。 诸如军机处、内务府、赈灾行署等新设衙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查漏补缺,可是却不能舍本逐末。 一旦陷入到这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